9月5日,首届全国高校交通专业课程改革高峰论坛暨应用型课程联盟交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校举行。 论坛会议由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承办,邀请省内外院校、企业代表、业内专家学者参加活动,1600多位全国高校交通专业教师在线参会交流。 开幕式上,曹然彬院长作大会致辞,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推动高校交通专业课程改革,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秘书长张振笋宣读
一扫前些日的风雨天气,校园显得格外清爽。继9月4日首批396名学子返校后,根据学校2020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安排,9月7日,学校师生又迎来秋季学期第二批预计2076名学子返校。 学校根据学生们提供的到齐市车次时间,统筹安排了4台大客车,由学生工作处3位老师带领4名团学干部志愿者,分别到齐齐哈尔火车站及其南站迎接返校学生,送上学校的问候与关怀,闭环接送返校学生回到学校。 保卫处全员上岗,按
9月6日,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长培训大会在学生活动中心召开。 学校副院长张振笋、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刘贤鹏,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团委负责人郭明敬,各系学生工作副主任、辅导员及第一批返校的全体学长共400余人参加大会。 培训大会由郭明敬副处长主持。 会上,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刘贤鹏作《学长,你准备好了吗?》专题讲座,说明学长在学校文化传承、常规常识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
9月7日早,学校科技园门前阳光明媚,志愿者队伍正在这里迎接第二批返校的学生。这批返校的同学们要在三楼空旷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扫码、测温、登记与核酸检测,并等待检测结果。 7点30分左右,笔者看到一名男同学手拉拉杆箱,背着双肩包,走进科技园大门,他是当日两千多名返校学生中的一员。笔者经问询获悉,这名男生是机电工程系机械本191班陈江奎,从老家山西临汾吉县乘坐火车赶回来的,大约坐了30多个钟头
9月4日下午,学校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方式召开2020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校领导与全体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在图书馆601报告厅参会,其他教师线上同步收看会议直播。 教务处处长王丹主持会议,并首先作题为《以学生为中心 优化课程建设》的教学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上半年在线教学、第三学期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分别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学风建设、优化课程建设、做强实践教学、开展专项评估五个方面
9月4日晨,受“美莎克”台风影响,鹤城有风有雨,积水满地,路上少有行人,可我校南门口早已人来人往了。校职工在这里忙碌起来,重新搭棚子,固定立柱,建围栏通道,为的是迎接第一批返校的同学们。 7点多,一名高个男同学拖着拉杆箱扫码测温后走进校门。他是护理学专业181班的班长丛政,成为秋季学期返校的第一人。 老师校园里车接丛政同学去核酸检测区 这边早有老师撑伞相迎,并开来轿车,热情地把丛政同学让进
经历了岁末年初居家隔离的相思、春夏线上开课隔屏的相念,这个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学期开学,注定让师生们印象深刻而长久。在阔别校园八个月后,9月4日,我校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学子欣然返校,重新投入期待已久的校园学习生活。 学校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严把学生返校第一关,为学生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首批返校学生扫健康码,测量体温,陆续进入校园后,及时被引导到设置在一号教学区A区一楼门厅的检测点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学期,确保学子们顺利返校、安然有序地复学成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市相关部署,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部署、扎实推进,组织各部门尽心尽责,“火力全开”,确保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复学。 学校及时制定《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2020年秋季开学实施方案》,成立了秋季开学领导小组及综合组、学生工作组、教学组、安全保卫组、物资采购组、服务保障
9月2日,大学语文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说课交流,基础部副主任张洪岩参加并做点评。 教研室课程长于丽媛和王春凤、王倩老师分别围绕“大学语文课程优化设计”进行说课,在部门多次课程交流及教师切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说课课件,结合上学期线上教学经验体会,交流了新学期课程设计思路,阐述对课程矩阵的设计和课程实施具体框架的构建。 张洪岩副主任结合所任教专业情况,针对大学语文教师们的说课课件内容逐一进行指导
8月31日,机电工程系机械制图教研室负责人李运强组织教师就制图课程矩阵开发进行交流研讨。 围绕下学期制图课程服务的专业及其学时数,教师们共同交流探讨了各自的课程矩阵制作思路及遇到的问题。付川川老师对机械专业制图课程做出简述,认为在矩阵的制作过程中,学习产出应全部覆盖所有知识点,主要以绘图技能测试形式进行考核。同时,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联矩阵,思考课程教学目标如何契合于专业培养目标。李秋玲老师
| 共有 8,90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891 页 当前第 69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