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聚焦 -> “FT”课程建设 -> 正文

【专业实践学期】坚守专业实践初心,学校人才培养再创新

日期:2025-07-31 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摄影

今年暑期,是学校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8周的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生涯导师参与专业实践全过程,为学生实习安全保驾护航。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校企合作、微专业、创新实践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学生在专业岗位中锤炼技能,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强化思政引领,融入实践全过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挖掘实践育人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手册创作《“新思想”中的青春校园》等4部微电影,打造“实践场景+思政元素”育人新模式。

 

校企合作:深化协同育人,拓展共赢空间

学校持续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依托机床产业学院、智慧康养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深度打造校外课堂,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各学院实践成果具体表现为:机电学院学生通过产业实践,将抽象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技能,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土木与管理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与中国银河证券共建课程,开发6个真实案例,学生研究成果被核心期刊录用,实现了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医学院护理学专业通过数字化实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培养了运用中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信息学院通过系统化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艺术与体育学院实现突破:企业参与度提升65%,共建实践项目42项,学生作品商业转化率达28%,就业对口率同比提高15%。这一系列成果充分体现了学校“产学研融合、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显著成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专业:聚焦产业需求,培育特色人才

学校以微专业建设为抓手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产业细分领域需求,面向急需紧缺领域、复合交叉领域以及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办微专业,打造“主专业+微专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实践学期为实施载体,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快速达到岗位任职要求。

 

创新实践:推动专创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学校重视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提高质量”的竞赛方针组织154名学生参与15项省级及以上高水平竞赛,在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赛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支队伍成功晋级国家级决赛。学校特别注重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创新实践引导的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同步提升,形成了“实践出真知、创新促成长”的良好生态。

23年的坚守与探索,学校以专业实践学期为育人载体,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帮助学生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学期的真实项目,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学技术用技术的跨越式成长。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专业实践学期改革,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着力培养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高爱利  一审:郝丽娜  二审:王凡  三审:王倩】

联系我们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电话:0452-6186020/6186022  邮编:161005

新闻访问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