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聚焦 -> “FT”课程建设 -> 正文

【专业实践学期】青春“践”行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硕——信息学院

日期:2025-08-07 来源:信息学院 浏览次数:

摄影

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学校自2003年起,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每年6—8月组织各专业、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形成了“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实践学期中,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年担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院实践团队的丰硕成果,看学生们如何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5年实践学期,信息学院组织16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25个省、市数百家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学院通过构建从基础认知到创新应用的阶梯式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书写了产教融合育人新篇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精准布局,设置软件开发(412人)、运维与安全(68人)、综合服务(42人)三大实践方向,实践项目涵盖Java开发、小程序迭代、网络安全防护等核心领域。专业推行“日作业、周总结”闭环管理机制,同步建成4个校外实践基地,并组建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构成的“双导师”指导团队,全程保障实践质量。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采用递进式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定制差异化实践内容:大一聚焦电子装配基础实训,夯实专业根基;大二开展电子工艺创新实践,激发创造潜能;大三深入企业生产实战,锻炼综合能力。专业实行“自主实习+平台化管理”模式,8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企业交付任务,部分表现优异者成功获得企业预录用资格,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过渡。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双周测试+每月竞赛”为抓手强化技能训练,结合精准岗位匹配与职业身份转换引导,助力学生快速适应行业需求。在实践学期管理中,实施“每日打卡+周例会+视频巡查”管理机制,同时开设AIGC微专业,拓展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能储备,为应对智能化时代挑战增添筹码。

电子商务专业亮点纷呈,重点开展农产品电商助农项目与跨境电商运营实践,创新“线上直播+线下展销”融合模式。其中,甘南县乡村振兴项目获省级媒体专题报道,实现了实践成果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突破,彰显了专业服务地方发展的担当。

集成电路专业实行分层培养策略:大一主攻无人机维修基础,大二深耕集成电路工艺,大三专注芯片封装测试。专业坚持“赛教融合”理念,开设的电子焊接微专业合格率达100%,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同时,通过常态化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信息学院在实践学期成效显著。在学生收获方面,通过系统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显著提升,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社会效益方面,实践教学成果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

展望未来,信息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联系我们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电话:0452-6186020/6186022  邮编:161005

新闻访问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