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学校自2003年起,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每年6—8月组织各专业、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形成了“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实践学期中,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年担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学院实践团队的丰硕成果,看学生们如何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国家“双千计划”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医学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专业实践学期开发并实施了一系列特色微专业。这些微专业以其灵活、精准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中医健康管理技术”微专业(2学分),依托专业公司——齐齐哈尔齐工德润堂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智能硬件、课程资源和考核体系的创新,实现了中医护理教学的现代化转型。同时,智能脉诊仪和舌面诊仪的应用,将抽象的脉象特征转化为直观的数据图表,提升了学生的诊断能力和实践水平。98%的学生认可这一模式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学习还可考取中医健康管理技术(经络调理方向)证书。
助产学专业“小儿推拿”微专业(2学分),依托专业公司——齐齐哈尔齐工儿童健康管理公司开设课程,构建了“三维渗透式”产教生态。课程引入“婴幼儿常用穴位动态图谱”等数字化资源,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教学,学生辨证与健康管理能力提升70%。学生制作的《24节气家庭干预指南》《婴幼儿过敏体质家庭干预指南》等视频被企业用于宣传和客户指导等,实现了“人才培养-服务升级”的闭环。
康复治疗学专业“肺系疾病穴位贴敷”微专业(2学分)创新性地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大核心项目,每个项目由专业教师全程指导。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既普及了中医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学生可考取中医健康管理技术(特色疗法方向)证书。
护理学专升本专业“瑜伽教练员”微专业(2学分)与齐齐哈尔齐工瑜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80学时的集中实践,8名参与学生全部顺利完成学业,其中部分学生获得企业就业机会。课程注重传统理论与现代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个性化方案的能力。
未来,医学院将持续推进微专业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AI+中医”等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选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