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模式建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产教融合理念,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日,土木与管理学院以学校东区室内滑雪馆建设项目为载体,组建了由骨干教师主导、学生党员与专业学长共同参与的校外课堂“行知班”。该课堂坚持以项目为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产学研融合、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新格局。


双师指导练真功
学院充分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围绕滑雪馆建设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与实践方案,打造“企业+校内”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从图纸识读到现场定位,从桩基施工到数据复核,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环境中“真学、真做”,锤炼技能。通过系统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了扎实提升,真正实现了“掌握真本领”的培养目标。


现场教学促转化
深秋鹤城,寒意渐浓,但校外课堂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师生团队紧跟施工节奏,融入项目一线开展教学研讨与技术验证,将课堂知识有效转化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以“问题”驱动、以“现场”为课堂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

“能参与校内滑雪馆这样的真实基建项目,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实践机遇!”土木与管理学院一名学生感慨地说:“加入“行知班”后,我从最初面对图纸时的茫然,到在企业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逐步参与桩基定位、数据复核等关键实操环节,真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意。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现场都转化为需要精准执行的实操标准。遇到难题,校企导师都会共同剖析、悉心指导,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学会了用工程思维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大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协同育人谱新章
校外课堂“行知班”不仅是土木与管理学院深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贯通“学生即员工、课堂即现场、毕业即上岗”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路径。通过参与学校重大基建项目,学生提前融入职业角色,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实现了从“学生”到“准员工”的顺利过渡。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拓展校外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持续动力。全院师生也将以此为契机,争做土木工程知识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为推动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郭伟成 一审:贺全德 二审:王凡 三审: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