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葛喜平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开展了多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

7日,葛喜平教授在学校人民会堂为2025级新生作了题为“新生活 新起点——谈新生适应”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大学适应与心理健康等核心议题展开,旨在帮助新生顺利融入大学生活。葛喜平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为引,强调个体心理差异的普遍性,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案例,指出心理健康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与社会议题,阐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葛喜平为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尽快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角色转变;二是运用“金字塔式目标法”科学规划个人发展路径;三是积极参与课余活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她还系统介绍了高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主题讲座、社团活动与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同学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主动寻求帮助。
讲座尾声,葛喜平以约翰·库缇斯的名言“永远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激励新生。她指出,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适应的本质是实现“自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本场讲座不仅为新生的适应阶段提供了切实指引,也传递了积极成长的智慧——唯有以开放心态迎接变化,主动调适、持续积累力量,才能在大学阶段实现自我超越,为未来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8日,葛喜平教授在二号教学区2508会议室为各学院副书记、学工处与学发中心全体教职工、辅导员及生涯导师作了题为《运用心理技巧提升学生工作服务水平》的专题交流。讲座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入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重点讲解了心理危机排查的多元途径与预警机制,并阐述了心理问题的分类管理以及危机干预中的多部门协作流程。葛喜平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有效向学生推荐心理援助资源、如何在干预中保持专业边界,以及如何开展系统、温暖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她强调,学生工作者应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主动向学生普及心理调适知识,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融入日常工作中,切实防范心理极端事件,做到思想重视、措施到位、责任落实。

讲座最后,葛喜平与现场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我校学生心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升一线工作队伍的心理服务能力提供了宝贵借鉴。


此次系列讲座内容详实、针对性强,不仅增强了我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为推动全员心理育人、提升学生工作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何龙 一审:康静 二审:王凡 三审:王倩】